我来解读《心性赋》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

我 来 解 读《心 性 赋

                        

中国 · 九华山 · 大慈藏寺
住持  释门智  原创

   

第一部分:《心性赋的由来

 

1 .  前  言

 

古往今来,先贤大德,为心与性,而作赋的,凤毛麟角,几乎为零……

为什么?

难不成,无明心见性之人耳?否!

由于媒体的初期状态,人们只能以烽火为信号,用鸿雁来传书,拿漂流瓶送嘱托……至于笔墨书信,亦不过是两汉以后的事了……

没有造纸术,哪里有书信的往来?

收音机只有声音没有视频,尽管有了电视机,也只能看视频却不能交流……

现如今的电脑、网络、多媒体,使得世界成为地球村,人们的信息沟通,近在咫尺,几乎同步……

这才有了与网易博友【taiyangzhuanhua】的网上互动,我的《心性赋》便由此而生……

 

2 .  缘   起
 
二零零八年的十月二十三日,打开电脑,偶然间读到网易博友【taiyangzhuanhua】刚发表不久的《踏实》诗:
 
 “ 用心看得见的东西去感知万事万物——

   朋友,生活,处事。

   悬浮的太久了,哲学像黑洞。

   如何生产一双光明的眼睛,把黑暗照亮?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2

总共才四句,一共四十八个字,寥寥数语,没有多说,更无废话,可其中的寓意颇深,尤其最后一句:

“ 如何生产一双光明的眼睛把黑暗照亮

令贫僧震撼,顿生感怀而作《心性赋》……

 

 

3 踏实诗而生的 感 慨

    四句《踏实》诗,寥寥无多字;
    短短几句话,句句透神思。

    是一种呼唤?是一种控诉?
    好像是呐喊,更像是追逐······

    神思在飞扬,真情在奔放;
    是一种坚强,更是一种力量!

    信念与客观,现实与理想;
    是长久的悬浮?还是哲学家的虚妄?

    人生与社会,家庭与幸福;
    到底是索取?还是付出?

    “ 如何生产一双光明的眼睛把黑暗照亮

    这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理想······

    横看宇宙世界,纵观人类千古;
    理想若是能在梦中实现,
    现实中更是无奈地默默诉苦······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3

 

4 .《 心  性  赋[全文]

    有那么一盏灯,
    她能照破千年的黑暗,
    她能划破漆黑的夜空;
    她是芸芸众生的曙光,
    她是六道轮回之夜的黎明!

    她离我们并不遥远,
    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生命的始终;
    她对我们并不陌生,

    只是我们把她丢得无影无踪······

    她从没有嫌弃过我们,
    亦没有责怪过我们任何众生;
    更没有任何怨言,
    哪怕是一声。

    你理解她也好,
    你丢弃她也好;
    她都在默默地奉献,
    默默地作用······

    她在哪里?
    她在什么地方?
    她是谁?
    她是什么模样?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4

 

    她在哪里?
    她就在我们的心上,
    无时无刻地不在放光;
    她就在我们的身上,
    生生不已地被埋藏。

    她是谁?
    谁也没有见过她,
    谁也不认识她;
    谁也没有想起她,
    谁又能知道她是什么模样······

    她是无价之宝,
    她有无尽宝藏;
    她更是无所不能,
    时时刻刻在默默地包容和原谅······

    要想把她找到,
    只有一个途径和通道;
    亦即只有一个方法,
    就是一定要找到她的孪生同胞。

    她和他始终相互在一起,
    密不可分形影不离;
    生死相依,
    它们两个一个是实一个是虚。

    认识它们你就成圣,
    得到它们你就成佛;
    两个缺一不可,
    两个牢不可破!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5

 

    无始劫以来的人们在追逐,
    无量无边的修道人在探索······
    都是一个梦想:
    一定要找到它们,
    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个。

    有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它们的大门,
    可是谁也没把它在意;
    这把金钥匙成了一文不值,
    默默无闻地被埋在尘土里······

    没有这把金钥匙,
    众生还是众生;
    凡夫永远的凡夫,
    谁也不知道也就不可能去成佛!

    黑暗永远的黑暗,
    长夜永远的长夜;
    日落而息日出而作,
    芸芸众生的世界永远在娑婆······

    有一个伟人,
    他就是圣众之至圣;
    他就是圣众之最尊,
    他就是人天导师、四生慈父的伟大的佛陀! 

    是他启开人天众生的长夜,
    是他打碎六道众生的昏蒙;
    芸芸众生从此得以跳出六道轮回,
    芸芸众生从此迎来了黎明。 

    是他给了我们这把金钥匙,
    是他指引我们到达彼岸;
    他一生的示现,
    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才能成佛······

    他讲了八万四千法门,
    给出了八万四千种药方;
    能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病,
    唯一的目的就是……

    使得众生清净故——
    乃至证得清净故!
    开——
    是他毕生的始终······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6

 

    就是这把金光闪闪的金钥匙,
    才能打开这对孪生同胞的大门,
    才能打开芸芸众生的智慧,
    芸芸众生才能放射出他们的本来光明!

    这把金光闪闪的钥匙,
    谁能够得到它,
    谁就能跳出六道出离三界,
    无需费力只要轻轻地一拨!

    ······

今把贫僧的感怀《心性赋》转录过来,以供众博友们分享、共勉······

 

                                       

中国 · 九华山 · 大慈藏寺

住持  释门智  原创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7

 

第二部分我来解读心性赋

 

中国 · 九华山 · 大慈藏寺
住持  释门智  原创

 

出家人,他(她)们为什么要出家呢?

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证得清净,才走上出家之路的。

三世诸佛出家现比丘相,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证得清净开智慧成佛
 

2008年10月23日,偶然的机会,我访问了网易博友[taiyangzhuanhua]的博客,在她的日志《踏实》诗后面的留言里,即兴写了一篇诗歌,取名《心性赋》……

因为字数太多,不能一次性发表,无奈作罢……

回来后,将其发表在我的网易[中级班]博客上,作为[中级班]教材……

2009年元旦晚上,在其《踏实》诗后面,分两次粘贴完了我的《心性赋》全部内容……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8

 

本心本性是芸芸众生生命的本源,是所有生命的原始内核,也是芸芸众生生命动力之源泉

可是,无始劫以来,由于众生的五盖(贪、嗔、痴、慢、疑)之业力五障(我见、偏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习气,深深地将本来心性埋藏了……丟得无影无踪了……

谁也不知道芸芸众生的生命本源,原来是这么伟大,这么高贵……

因此,众生永远的众生,凡夫永远的凡夫,轮回永远的轮回……

可悲又可怜!

 

《踏实》诗一共才四十八个字,尤其是里面的最后一句 “ 如何生产一双光明的眼睛把黑暗照亮” 犹如霹雳一样将我震撼……

 

是啊!

这双光明的眼睛是什么?

就是要明心

只有明心,才能把黑暗照亮!

这个黑暗是什么?

就是芸芸众生现如今的自性!装的全是又丑、又臭、又脏的习气

故而,只有明心才能见到本性!

本性即那位属阴的孪生同胞。

她在哪里?

又如何将其黑暗照亮?

……

神思在飞扬,真情在奔放……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9

 

《心性赋》油然而生……

《心性赋》是在说,有那么一对孪生同胞,就在我们身上,就在我们的心上,我们每天都在用它们。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作用着,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却不认识它们,把它们丢了,丟得无影无踪……把它们忘记了,忘记得干干净净……

这对孪生同胞是谁?

一个是本心,一个是本性

本心为阳,能动,能生万法;

本性为阴,能容,能储存信息……

它们两个,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它们时时刻刻在作用着,分分秒秒在工作着,芸芸众生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们!

可是众生却把它们俩丢得无影无踪,忘得干干净净!

忘记到什么程度呢?陌生到什么程度呢?

对面不相认!日用而不识!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0

 

要想把这俩孪生同胞找到,就要先找到它们其中能动的那颗本心,即明心,只有明心才能见到他的孪生同胞,即本性。

故而要想找到这个孪生同胞,只有明心这唯一的途径和通道……

“ 如何生产一双光明的眼睛把黑暗照亮” 

要想找到这对孪生同胞,就一要找到能打开它们大门的这把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在哪呀?它是什么?

它在哪里?

它就在芸芸众生的心上!

它是什么?

它就是清净

也就是要证得清净以后,才能明心,明心以后才能见到本性……

只有明心见性以后,才能打开本性之光,开智慧成佛!

 

只有这样,才能把黑暗照亮!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1

 

没有清净这把金钥匙,它们永远不会出来,你永远也看不到它们……

《妙法莲华经》里 ‘ 穷子 ’ 的譬喻,简直是妙不可言……穷子永远不知道其皮袍下面,尚有无价之宝——本来心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里讲:三世诸佛为大事因缘,入住世间……为的大事因缘是什么?

 

使得众生清净故——乃至证得清净故

——是他毕生的始终······ 

 

如何才能找到这把金钥匙呢?

《楞严经》里讲得最清楚,就是 ‘ 澄观 ’ 法门!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2

 

假如这里有一杯水,杯里的水很清,一瞅就见到底了,这就如我们芸芸众生的本来心性。就这么清净,就这么透明,一尘不染。

芸芸众生的本来心性就是这样,洁白无瑕。

可是,因为原始的一念无明,扔进去一把灰尘,即习气,结果清水变成混水。芸芸众生,生生世世都在往里,就变成我们现在的凡夫相,愚痴相。

 

怎么办呢?

《楞严经》在教我们,如何清净我们的自性……

 

再混的污水,只要我们再不往里面扔了(即是),再不去搅和了(就是而得),好了,等浑水沉淀下来了,我们把沉淀的泥巴掏出来倒掉,掏一次不行,再掏……再倒……就一定会清净的(即明心),见到底的(即见性)!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3

 

这就是《楞严经》里讲的,极其微妙的,证得清净的 ‘ 澄观 ’ 法门! 

故而这把金钥匙就是‘ 清净 ’ 。

有了 ‘ 清净 ’ 这把金钥匙 ,打开你的本心与本性,这一对孪生同胞,不需费力,只要轻轻一拨!

所以,只要经过 ‘ 澄观 ’ 这一微妙法门的潜心修行,证得清净,就能明心见性,最终开智慧成佛

这就是修行成就的必由之路

 

门智佛教大学【中级班】教程
于2009年1月上传
二〇二〇年九月八日修改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4

我来解读《心性赋》插图15

此法是为有缘者说
此法为最上乘者说
欢迎喜欢者来转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