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待临命终人[中华文化 ( 11 )]作者: 释门智 / 2024年2月1日 / 发表评论 如何善待临命终人 [ 中华文化 ( 11 ) ] 中国 · 九华山 · 大慈藏寺 住持 释门智 原创 临命终人,一定要善待…… 为什么? 因为临命终人自己无力照顾自己,需要靠外力去善待,去安排,才能走好…… 都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奈何桥上无依靠,喝了孟婆汤,忘却前世灾与殃……这些传说,都是临命终人咽气以后的事了…… 可是,临命终人,神识还没有出窍,即还没有离开肉体…… 神识出窍的整个过程,既神秘,又客观……真正的是阴阳两界,互不通达……死者与家人,根本没办法沟通! 这个时候,临命终人要完全依靠家里人的帮助,才能顺利地完成灵魂出窍,咽下最后一口气……一路走好! 因此,临命终人在咽气前和咽气后,都需要家人帮助处理和安排…… 那么,临命终人需要得到的帮助,具体都有哪些? 第一,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 第二,肉身的需要与依靠; 第三,所谓的丧葬,即后事处理,既不能迷信,更不能马虎,要认真且客观地对待; 第四,死者的衣物如何处理; 第五,烧七、百日和周年,应该怎么办? 一 、临命终人的精神寄托与安慰 临命终人,最盼望的是生前亲近的人在跟前……他(她)盼望直系亲属和生前好友……能够送他最后一程…… 有很多心里话,和临终遗言,就在这个时候,才有可能倾诉…… 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亲人和至近的友人来为逝者送行…… 如果这一条件不具足,将是逝者最后的悲哀! 这个时候,他(她)要依靠的是亲朋好友在跟前,送他最后一程……不需要医院!不需要大夫! 不管是伟人还是凡夫,临命终时,唯一需要的是精神寄托和临终安排,若无亲人和好友,将是逝者的遗憾……也可能让生者悔恨终身! 二 、临命终人肉身的需要与依靠 1. 死者的装老衣服 首先,是装老衣服的安排…… 只要是死者生前自己的衣服,不管是穿过了的旧物,还是没上过身的新衣服,都是他(她)自己喜欢的,因此是最好的…… 装老衣服根本不需要市场上寿衣店里的统一服饰,因为这些东西,是活人为了利益的妄想与执着……是违背逝者心愿的,强加于他(她)的统一模式……烦! 要随顺逝者的个人习惯与爱好,不要把生者的意志强加于逝者……统一的装老服饰,埋没性格,没有区别,这是最大的忌讳!违背逝者的心愿与意志,残酷…… 至于装老衣服何时穿,最好是临咽气之前,妥善穿好,如不能实现,则咽气后八分钟即可更衣…… 千万不要等到尸首冰冷僵硬以后,再去更换装老衣服,那样将是对逝者的摧残与不敬…… 2. 安葬的准备 其次,逝者最关心的,是安葬他的棺椁灵柩与墓葬……若能在他临咽气之前,把这些问题妥善安排好,将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 若条件不具足,亦要尽心尽力,全力安排好……至于采用什么安葬办法,要看具体条件,适者顺心! 三 、 丧葬处理,既不能马虎,又不能牵强 处理丧葬的方式,是活人与死人都关心的大事,不能草率,更不能马虎! 它不仅仅是风俗习惯的问题,更是丧葬文化的中心问题,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一般的,出家人一定要遵照佛的荼毗法来安葬,荼毗即火葬…… 在家人,由于南北风俗习惯不一样,各民族的仪轨也不一样,要遵照当地习俗与国家政策,不能另辟邪径…… 随顺因缘,随顺客观,才能让逝者心安,让生者亦得到慰藉! 四 、死者的衣物及贵重物品如何处理 首先,死者的衣物,能给烧掉的,统统烧掉,一丁点儿都不能留……哪怕一个手帕! 只有这样,逝者才能将这些衣物随身带走,到了另一个世界,或者来世,他(她)也能用上……因为这是他(她)的东西,他(她)知道……必须让他(她)自己保留! 有的风俗习惯恰恰相反,把逝者的衣物给亲人及眷属分掉……这是对逝者的不敬,是违背逝者心愿的…… 世间法有一种“ 死了死了,死了拉倒的” 说法……这是愚昧,这是流氓! 到了另一个世界,死去的人也需要有衣穿,也需要有鞋袜,哪怕他(她)生前的一条围脖,一顶帽子,一条领带,一个围裙……都要给他(她)烧走,千万不留!防止逝者留恋与遗恨…… 五 、烧七与百日、周年应该如何安排 1. 烧七 一般的,死去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需要到阴间去轮对……决定其死后的去处! 因此,烧七是帮逝者度过阴间轮对的大忙……这个时候的逝者,需要亲人的帮助,所谓亲人的帮助,无非就是祭奠…… 祭奠的方式有多种,有佛门与道家的超度,也有后辈子孙的祭祀,民间流传的摆供、烧纸、化锡箔等等…… 2 . 百日 百日相当重要…… 烧七是为了帮助逝者阴间轮对,至于轮对完了,是转世投胎,还是地狱里头受报,就要看逝者生前的罪过与功德了…… 如果逝者生前做过功德,比如,曾经施舍给道人或者出家僧人,哪怕是一羹一饭,一衣一物,则会远离地狱,重返人间…… 更何况逝者生前,做过大功德的,对人类,对社会,做过贡献,不仅会免受地狱之苦,而且是一步登天,享受天人之福…… 那么百日呢?就是在整理这些事情……流传他(她)的功德…… 死者无论是升天还是下地狱,后人在百日一定要祭奠,助其解脱,并表达怀念…… 3 . 周年 周年是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悼…… 每逢周年,后人聚在一起,缅怀逝者的恩德与情义,这是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一般的,三个周年,就能化解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后人才得心安…… 公元:二〇二四年一月一日 岁次:癸卯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