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乘学佛一百问
92、佛前唱歌、吟诗、诵词、诵经是否也算供佛?
释门智@【最上乘班】
第 三 期
中国 · 九华山 · 大慈藏寺
住持 释门智 原创
【转帖请注明出处】
佛前唱歌、吟诗、诵词、诵经是否也算供佛?
回答是否定的,不能算供佛!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第一,所谓的佛前,有居士家中的佛堂前和寺庙大殿的佛堂前之区别。
如果是寺庙大殿的佛堂前,你在那里搞歌舞伎乐、唱歌跳舞、吟诗朗诵,未免有点不合适。因为寺庙是出家僧众清净修行、集中办道的庄严道场,它不需要热闹与娱乐!如果硬要搞娱乐的话,大有污僧伽蓝、破他梵行之过!何苦来哉?
再者,即使是自己家的佛堂前,也并非不影响家里人的正常生活啊。
家里如果没有老人、病人,也无来客,也有街坊邻居啊。当他们需要安静的时候,硬是要执著在相上,为了自己得到效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人与人之间又怎么能够和谐?又怎么能够处理好学佛居士与普通群众的关系啊?
因此,客观上也不允许随便地放肆,任所欲为!
第二,尽管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如来赞叹品第六’中讲: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做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花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是指未来世末法众生能够恭敬瞻礼地藏王菩萨的一念之间,所得到的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尽管如此得大利益,经中也没有说这就是供佛啊!如果不顾家人及来客,还有邻居们的感受,让他们讥嫌佛法的话,岂不是在造罪及毁败佛法?又怎么能得到利益呢?
更重要的是,唱歌、吟诗、诵词、诵经,其本身与供佛就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码事。
第三,唱歌、吟诗、诵词是属于娱乐表演活动。
无论是多么高雅的唱歌、吟诗、朗诵诗词等表演,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
这种以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娱乐活动,具有典型的社会服务性质。
用它来供佛,其本身为不敬。所以,佛前唱歌、吟诗、诵词等,跟在地藏王菩萨像前恭敬瞻礼的一念之间是不能同义而语的两个概念。
第四,再看看唱歌、吟诗、诵词表演的内容。
是歌咏赞叹诸佛功德吗?是有香、花供养吗?
如果唱歌、吟诗、诵词所表演的内容,是一些庸俗的流行歌曲的话,是否是在侮辱佛法啊?又怎么能算是供佛呢?
寺庙里的早晚殿在做功课的时候,其中的唱赞与唱偈,那是梵唱,跟世俗的唱歌、吟诗、诵词表演,根本不同。
尽管那是梵唱,其本身也不能算是供佛啊!
第五、佛门有佛门的清规与戒律。
刚刚剃度出家的沙弥、沙弥尼,在受沙弥十戒的时候,其中第七条戒律就是‘不得观望歌舞伎乐’。
就是说出家人不能再去享受娱乐活动,而丧失了其初发的菩提心。更何况是把这种以享受为目的的娱乐活动用来供佛了!看起来你在佛前是做诸伎乐,歌咏赞叹,得到利益了。
那新出家的沙弥、沙弥尼,以及清净修行的道人,在做诸伎乐面前,道心还能坚固吗?
要知道能搅三江水,不动道人心!污僧伽蓝,破他梵行乃是恶业啊!
至于诵经,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娱乐活动,可是它跟四事供养不同。
在前面已经讲过:
佛陀住世,正法时期的四事供养,包括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佛陀灭度以后,像法时期的四事供养,包括饮食、医药、卧具、玩具。
它跟唱歌、吟诗、诵词、诵经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诵经,本来就是佛弟子日常功课的基本内容,诵经,也是对佛弟子修行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诵经虽然是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可又怎么能算是供佛呢?
如果佛弟子不诵经,就等于不是在依教奉行地做佛弟子。其本身就是一种放逸、懈怠的退道表现,故而佛弟子在佛前的诵经行为是他们的基本功课,不是供佛。
所以说,佛前唱歌、吟诗、诵词、诵经都不能算是供佛。
附:佛门中沙弥十戒的内容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不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著花蔓,不香油涂身;
七、不观望歌舞伎乐;
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九、不非时食;
十、不捉持金银宝物。
【转帖请注明出处】
释门智@【最上乘班】
第 三 期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发表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日上传[公众号]
此法是为有缘者说
此法为最上乘者说